首页> 投资者关系> 发展前景
投资者关系
发展前景

(一)行业格局和趋势

港口企业业务具有较强的区域性,在目前区域港口整合及资本合作的背景下,港口竞争格局已基本稳定。近年来,港口企业积极主动参与铁路、支线、江海联运等疏运网络和节点建设,腹地范围随之延伸,港口企业间的交叉腹地不断扩大,对交叉腹地的货源竞争日趋激烈。 行业发展呈现以下趋势:

(1)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港口吞吐量将呈现高基数、中低速增长的特点。据交通运输部《水运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预测,2025年全国水路货运量、港口货物吞吐量将分别达到85亿吨、164亿吨,年均增长约2%-3%,其中国内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.0亿标箱,年均增长5.5%。

(2)港口企业更加重视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。在进一步优化港口装卸存储主业的基础上,港口企业更加着力于完善港口船舶供应和服务保障体系。大力发展冷链、汽车、化工等专业物流,增强中转配送、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,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。积极发展港航信息、商贸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,吸引国际货物中转、集拼等业务,提升航运服务能级。以多式联运为重点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,促进不同运输方式间有效衔接,以铁水联运、江海联运、江海直达等为抓手,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枢纽、“一单制”为核心的多式联运。

(3)绿色、智慧港口建设蹄疾步稳。港口行业正持续推进清洁低碳的用能体系建设,完善港口LNG加注、岸电标准规范和供应服务体系。协同提升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,鼓励新增和更换港口作业机械、港内车辆和拖轮等优先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,提升港口作业机械和车辆清洁化比例。大力推进港口无纸化作业,完善“一站式”“一网通”等信息服务系统,主要港口加快实现主要作业单证电子化和业务项目在线办理,创新港口物流模式,促进与上下游产业的有效衔接、业务协同。

(二)公司发展战略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波舟山港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,以奋勇担当浙江“重要窗口”建设先行官为动力,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在服务“一带一路”、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中的“硬核”作用,围绕全球重要港航物流枢纽、全球重要大宗商品储运基地等目标定位,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、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,加快建设“四个一流”港口,统筹推进“三型五化”发展,把宁波舟山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强港新标杆,把公司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港口运营商。按照公司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目标,到2025年,宁波舟山港将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强港,世界一流的港口运营企业也将基本形成。公司竞争力、服务力和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,以港口为核心的全球领先的综合港口物流服务商地位更加凸显,跻身全球港口运营企业第一方阵。

(三)经营计划

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,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、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关键之年。    

2022年经营计划:公司完成货物吞吐量10.47亿吨,集装箱吞吐量4,153万标箱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亿元,利润总额突破60亿元。

为实现上述目标,2022年要全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:

1.强化业务拓展,着力提升港口硬核实力

(1)内外并重,做强集装箱运输业务。一是充分发挥国际中转优势,进一步加强与主要船公司的战略合作,着力稳固中转路径和中转量,争取更多整船换装业务操作量;二是统筹发展内支线,加强与南北方港口合作,推进支线业务开发;三是推进外贸业务发展,搭建国际中转集拼平台,建立和优化进口物流通道;四是推进内贸业务快速发展,做强南北干线大中转,做优南北两翼省内小中转及特色航线。

(2)多措并举,扩大散杂货规模。统筹推进全港各货种的货源组织工作,下更大力气稳存量、拓增量。矿石业务要持续关注市场动态,采取灵活经营策略,减少货源分流;原油业务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政策动态,充分发挥码头集群优势,全力开拓市场,努力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;煤炭业务要加强与钢厂合作,充分发挥“公转铁”、内河疏运成本优势,持续推进煤炭运输结构调整;液化油品业务要依托腹地产业优势,强化区域码头共同揽货,提升港口议价能力;矿建业务要继续发挥积极性,大力推进砂石“公转铁”等多式联运业务;滚装业务要继续拓展内贸滚装新市场,扩大外贸出口业务,开发外贸新航线;粮食业务要积极争取储备粮货源增量,稳定粮食“散改集”物流渠道。

(3)水陆并进,拓展省内外腹地。一是抢抓浙北区域海河联运枢纽港建设发展机遇,加大揽货政策引导和市场开发力度,增强通道服务能力,进一步提升浙北市场份额;二是全面提升铁路沿线场站作业能力,确保海铁业务提质上量。

2.强化联动协同,着力提升整体运营效率

(1)深化一体经营。紧紧围绕“一体两翼多联”,高效统筹全省沿海港口资源,挖掘新优势,谋划新举措,培育新动能,提升“一体化”运营能力和服务效率。(2)强化协同发展。着力打破协同壁垒,优化功能定位,创新协同机制,形成更大的竞争合力和协同发展效应。(3)优化港口服务。强化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,加快打造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、人优我特”的服务比较优势,以服务新提升推动业务新发展。

3.强化底线思维,着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

坚持底线思维,增强忧患意识,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提高除险保安能力,确保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。(1)强化疫情精准防控。按照“外防输入,内防反弹”指导原则和“人物同防”工作要求,时刻保持战时状态,严防严控,守牢海上国门和企业小门。(2)强化安全预防预控。持续深化“三零”安全目标理念,不断强化安全意识。(3)强化环保合规管理。严格落实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”环保责任制,建立健全考核机制,压紧压实各级责任主体。

4.强化降本增效,着力提升精益管理水平

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,强化精益管理意识,细化精益管理举措,不断提升人均创利水平。(1)加强成本管控。完善全面预算管理,细化预算项目颗粒度,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预警和预测,提升预算执行效果。(2)加强财务管理。充分发挥财务在内部管控、经营服务、价值创造等方面作用,持续优化筹资结构,强化资金集中管控,加强资金统一配置,不断推进财务数字化、智慧化、信息化。(3)加强人力资源管理。坚持“肯担当、重实干、出实效”的用人导向,深化用工管理,完善内部收入分配制度。(4)加强设施设备管理。深化“管用养修”管理,优化指标考核体系,不断提高设备设施完好率和利用率,保障港口生产顺畅有序。(5)加强对外投资管理。不断推进资本运作项目,完善投资管理制度,优化企业股权结构,规范下属企业投资行为。严格落实投资企业利润分配制度,保障股东投资回报。(6)加强企业规范治理。加强“三会”管理,确保企业决策规范、运作高效。抓好信息披露,强化关联交易管控,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。

5.强化创新赋能,着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

加快数字化改革,推动数字化在港口运营的深度应用,提供精准服务;加快工程项目建设,推进北仑山堆场改造一阶段、大浦口二阶段项目,抓紧完成中宅二期、梅山二期二阶段等项目竣工验收;加快智慧港口建设;加快绿色港口建设,积极推进“碳达峰””碳中和”工作,持续深化绿色强港建设。

6.强化政治引领,着力提升党建工作成效

(1)突出党的政治建设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做“两个确立”的忠诚拥护者,“两个维护”的示范引领者,主动扛起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重大政治责任;统筹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,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、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深入推进管理人员到一线岗位跟班作业;全面实施“红色根脉强基工程”,明确党组织研究讨论重大事项的前置程序,严格落实“三重一大”决策制度,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各环节;健全舆情应急处置机制,守好意识形态领域阵地,弘扬正能量,传播好声音。(2)全面深化基层党建。按照“应建尽建”原则,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,确保党组织全面有效覆盖。(3)推进主题教育实践。继续开展主题教育实践、“双促”专项行动,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世界一流强港建设。(4)加强党风廉洁建设。强化政治监督保障制度的执行力,高起点落实“四责协同”,探索“一岗双责”新举措,确保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。(5)深入激发群团活力。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,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,打造具有港口特色的职工文化品牌。

(四)可能面对的风险

1.宏观经济波动风险。港口行业属于国民经济基础产业,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具有较高的关联度,特别是与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密切相关。从国际上看,局部战争、贸易壁垒、地缘政治风险仍具有不确定性,对我国和浙江省进出口带来影响;从国内看,制造业转型升级,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。

2.行业竞争风险。港口作为交通运输行业,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较大,国家推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、环保监管要求提高、物流结构调整等,均可能对公司经济效益产生影响。同时港口行业的竞争仍十分激烈,相邻港口间在市场开发、客户资源、基础建设等方面竞争日趋加剧,导致港口利润下降,维持、提升市场份额的难度进一步加大。

3.经营风险。公司的集装箱业务在省外的交叉腹地、间接腹地的揽货难度较大,业务拓展短期内难有较大成效且具有不确定性。新常态下,航运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,由“港方市场”向“货方市场”变化;而劳动力、土地等资源要素成本持续上涨,港口可利用的岸线资源逐步萎缩,港区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要求进一步提升;此外,航运联盟化发展削弱了港口话语权,而口岸服务环境较国内外一流的口岸尚有一定的差距,有待持续改善。

4.疫情带来的影响。全球的新冠疫情局势仍然非常严峻,世界经济、全球产业链供应、投资贸易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。疫情输入风险继续加大,“人、物并防”压力持续升级,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港口货物的物流效率,给港口的生产经营带来不确定因素。